必一运动夜半建筑工地噪声超标又超时 广州相关立法工作加紧推进中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加班回到家想好好休息,周围的建筑工地却昼夜不停发出刺耳的噪声,不堪其扰。
广州市12345热线受理中心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共接到与噪声有关的投诉约6.8万宗,占环境保护类投诉工单数量的首位,其中建筑施工噪声为2万宗,占噪声投诉总量的29%,位居各类噪声投诉数量的第一位。
新快报记者昨日获悉,广州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有事好商量》近日聚焦建筑工地噪声问题。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方面透露,将对超标排放、超时限排放的违法行为设立更严厉的处罚,立法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中。
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介绍,广州之前曾有过噪声污染的地方性法规——《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不过,这一法规在2019年1月废止了,至今还没有新的法规出台。他表示,由于缺乏有效的地方性法规的支撑,执法依据不清晰,导致市政工程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管理,出现责任主体不明,执法效率低下的问题Bsports必一体育。
对此,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国家和省层面生态环境领域的法律法规大幅调整。广州主要是依据国家和省的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还有《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细则》进行监管。最近广州市也印发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和配套的责任清单。同时,噪声污染的防治不仅要靠完善的法律制度,还要企业落实污染防治的责任和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
据了解,广州正在制定《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市生态环境局方面透露,将系统总结广州市多年来在噪声污染防治方面积累的经验和做法,衔接上位法的规定,对超标排放、超时限排放的违法行为设立更严厉的处罚,立法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中。
此外,根据法律规定,生态环境部门对噪声污染的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政府各部门依照各自的职责实施监管。如需开展夜间施工的,住建、水务、交通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核发延长夜间施工时间。如果没有证件施工的,生态环境部门、部门、住建部门,各自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监管。
市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主要负责整治夜间无证超时的施工行为。“这几年我们平均每年整治1000多宗。今年上半年我们已经整治了600多宗,罚款500多万元。”
据了解,噪声污染有别于其他环境污染,有随机性、即时性Bsports必一体育、偶发性等特点,事后取证工作难度较大。市政协委员冼聪颖认为,要对噪声防控要求的项目,安装信息化的噪声实时监控系统,把数据及时传递到各管理方。
事实上,市生态环境局在2018年底,就对建筑工地噪声在线监测装备的安装进行了统一部署。住建、交通、水务、林业和港务部门各自督促所监管的工地,安装在线监测装备。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也透露,住建部门要求全市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建设工地或者是施工工期大于六个月的施工工地,必须安装噪声监测设备,实时上传相关数据。
谭国戬认为,停工可能会产生其他更严重的问题。建议接下来相关立法时,要考虑把罚款的金额大幅度提升,力度要加强,比如按日计罚等。
记者了解到,2018年底市环境部门和其他45个市直部门就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对在环境领域守信的企业联合激励,对失信的企业联合惩戒。
市政协曹志伟认为,对于建筑工地夜间施工,要实行严格的施工许可总量控制。对戴帽子的重点工程项目和环境敏感区域的夜间施工,要进一步明确降噪的标准和要求。已经施工屡次违规的,查实后要立即收回其夜间施工许可证明。
对此,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回应称,除了一些应急抢险和有连续施工作业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发放夜间施工证明。对已经发放但噪声超标的项目一律取消,对群众反应强烈的项目,取消其在广州的投标资格。
曹志伟指出,夜间施工中,泥头车、挖土机的噪声问题是比较严重的。目前广州市规定,建设项目的夜间施工时间是晚上8点到11点半,刨除最后半小时清洁场地的时间,实际施工时间只有三个小时。而泥头车在白天是不能走的,造成建设项目的夜间挖土工期延长。
因此他建议,除了加强对泥头车的管理,还要鼓励施工单位对泥头车进行升级换代。推广使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电动泥头车。允许电动等新能源车辆白天的通勤并延长运行时长,也就缩短了夜间施工的时间。
对此,市综合执法局表示,目前会同住建部门制定了新能源泥头车的工作方案,并在黄埔区开展试点。接下来将会加快完善相关的管理规范,推进新旧泥头车的更替,保障企业提质增效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城市交通秩序和环境的不良影响Bsports必一体育。
政协委员调研中也了解到,部分在建工程项目中,噪声防治管理有了新举措,比如采用新技术组合建造施工,以预制楼梯、预制叠合楼板、预制内隔墙板为主,将单栋装配率提高至53%,大大减少现场作业。
然而目前广州大部分的工地并没有运用这样的新技术。在曹志伟看来,原因就是一个字“贵”,他表示,装配式建筑比普通建筑施工成本平均要高出10%到20%。政府除了用行政手段,要求企业增加成本去使用新技术,还要设立低噪声设备的补助资金,加快装配式建筑的普及和应用,对采用新技术的投资单位,应该给予税收、地价的优惠以及奖励容积率等。
政协委员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建筑工地信息公开普遍存在手段不足、程度不够的情况。建筑工地公示栏并没有展示项目(日/夜)相关施工批文、噪声污染防治信息等具体内容。
这样一来,居民根本不知道工地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施工?要施工多久?如果信息不公开,又如何做好监督呢?
冼聪颖认为,把施工时间、噪声类型、工地联系人等信息向居民公开,会让居民没那么焦虑。如果有问题的,工地和社区彼此也能够互相沟通、互相配合。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表示:“住建部门要求全市所有的工地必须设立公示牌。公示牌上要公布建设项目的有关信息,如监管负责人的电话等大家所需要知道的信息。而且要求各级的监督部门加强对工地的巡查,对没有进行项目信息公开和安装公示牌的项目要进行处罚,责令整改。”